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铁骨> 第26章 手中有粮(第二更,求支持)(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6章 手中有粮(第二更,求支持)(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雅文小说81中文网
  

  朱大咸手指着运河对岸不远处宛如一座小城的地方,那便是大运河最大的粮仓常盈仓,自永乐北迁黄河全面夺淮以来,数百年间,这座常盈仓更一直承担着漕粮转运的职责,寻常时期储粮五十万石,多时甚至超过三百万石。因而号称“天下第一仓”。

  而此时号称“天下第一仓”的常盈仓中,却存有多达一百万石粮食!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原本并没有携带多少粮食北伐的忠义军有了充足的粮食!

  此时,置身于这座宛若小城的粮仓之中,朱明忠的脚步显得有些轻松,他的面上更是带着浓浓的笑容。

  这些漕粮无疑是这次北伐最大的收获,它甚至比地盘更重要,因为粮食是一切的基础。

  “……除常盈仓中一百三十六万石官粮外,在其它常平仓中,亦存有六十余万石官粮……”

  相比于李介川这位管仓主事的紧张,朱明忠在听到足足有近两百万石漕粮的时候,那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尽管早就知道了这个数字,但是与亲自看到这些屯满粮食的粮仓时,仍然难免为之欢喜。

  200万石粮食!

  而且都是精米、精麦,这些粮食不仅仅意味着它们价值200余万两银子,更重要的是,这些粮食足够数十万大军食用几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伟人诚不欺我!

  200万石粮食,且不论其价值多少钱。有了这些粮食,至少在未来几年之内,都不需要再考虑军粮的问题。

  对于军队来说,有时候军粮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这些粮食也可以,拿到市场上加以出售,从而换取练兵所需要的经费。

  尽管在扬州从那位盐运使那里得到了100多万两银子,但是,相对于练兵来说,这些不过只是九牛一毛。

  这些粮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换取更多的资金,从而以满足江北练兵的需要,当然也可以作为事业的启动资金。

  可以说这些粮食从根本上解决了任何一个军阀在崛起的初期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物资与资金不足的问题。

  尽管并不认为自己是军阀,但是练兵也好,将来建立工厂,发展贸易,促进工商也罢,总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

  粮库里的200万事粮食,还有扬州得到的一百多万两银子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心情愉悦非常的朱明忠,看着这粮仓,出言问道,

  “这些粮食是阵粮,还是新粮?”

  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陈粮和新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价格,200万石粮食足可以悬殊几十万两。

  “回军门,这漕粮自古以来,都是要求必是当年新粮,米必须是以精细白粮,若掺以阵粮,非但漕官受罚,粮户亦要加倍受罚!所以仓中之粮,不敢有丝毫掺阵。”

  李介川的回答,让朱明忠略点下头,对于漕粮他多少有那么一点了解,永乐北迁之后,为了供应京师以及京边卫军,为了将东南漕粮的调往京师,便制定了漕粮的征收、转输细则,表面上每年从从南直隶、湖广、江西等地征集的精粮是三百万至四百万石,可实际上,为了将东南漕粮无偿的调往京师,每石正粮负担最重者如南直隶仅折半石,每年实际输送漕粮不下五百万石,若加上官员的盘剥,不下六百万石,而为了避免官员的敲诈,百姓自然不敢用阵粮冒充新粮。这仓中之粮,自然也不敢参杂阵粮,百姓不敢,官员更不敢,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仓中之粮最后会运往何处,是大内还是售以普通百姓,或者发往边军。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