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221章 金兀术来了(第三更)(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21章 金兀术来了(第三更)(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八月,西伯利亚的冷风越过广袤的山岭,染黄了塞外草原,在雄阔的燕山山脉化作一道道中秋的凉意,最后在河北北部,太行山以东停留下来,在黄绿相接的季节,形成独特的美景。

  但赵州、冀州防线的宋军,却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样的美景。

  战云从北边滚滚而来,笼罩河北北部。

  从八月初七开始,连续好几日传来的情报,都显示金军在真定府大规模聚集。

  前线宋军开始紧急调援,甚至军民连夜赶工赵州一带未完成的工事。

  宗泽在大名府的调兵令也开始往外发,磁州、洛州、邢州后备宋军,开始规模性往赵州调集。

  大批军粮越过邢州,往赵州派遣。

  加上年初宗泽在赵州安排的两万军民,这一次赵州、冀州一带,一共将囤积十万宋军军民。

  禁军人数高达五万。

  主作战方式依然是防守。

  而且宋军的防御体系在经过了第三次宋金之战后,搭建得更加成熟。

  河北军镇内部的彼此配合,明显也更加默契。

  最最重要的是,军事体系中,加入参军司(参谋部)这个角色后,原本分散的各军,相互之间有了联系的纽带。

  即便各军军官之间依然有间隙,信息和军令的传达,却比之前要提高了太多。

  此次河北调兵就可以看出来,大名府的调兵令一出,各军镇都开始行动起来,从不同的方向朝赵州、冀州汇聚。

  八月十二日,河北的军报放在了赵宁的桌上,是大名府送过来的。

  有侦查到的金军的情况,有宋军布防安排,还有对接下来几个月粮草的需求。

  从十月推算,到明年三月,半年时间,河北西路各军需要40万石粮草。

  这还只是吃掉的,如果真要将40万石送到前线,稳重起见,朝廷要准备80万石。

  如果算上张浚和李纲的,再算上河东路,往后推算半年,赵宁怕是要准备至少300万石以上的粮食。

  赵宁立刻给宗泽、张浚和李纲回信,让他们放心,粮食随时都有,好好整顿防线。

  并且告诉他们,金军表面上是在真定府大张旗鼓,但很可能是声东击西。

  都是千年老狐狸,谁都不是傻子。

  而且赵宁推测,此次金兀术大军南下,是金国一次军事试探。

  第三次宋金之战,金军没有捞到便宜,还损失不少。

  金国朝堂上,向来强势的主战派们,肯定是不服气的,更不可能就此咽下这口气。

  但主和派也必然为了争取政治利益,在朝堂上大肆推动主和。

  就马扩送来的金国燕京人事变动就说明了这一点,宗望驻守燕京,说明主和派的势力在增加。

  所以,如此推算,金兀术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可以说是主战派的一次军事冒险。

  既然是军事冒险,有这样几种可能:

  一、攻打防线,试探宋军防线情况。

  二、绕开防线,深入大宋腹地,打击最富裕的地方。

  此次出兵有一个大背景、大前提,就是东京新政,新政引发朝堂争论,金人的这一次军事行动是否与大宋新政有关,赵宁尚不能完全确定。

  但他也做了防备。

  八月十五日,赵宁秘密将岳飞调回来,命他领兵速速东进,抵达徐州,扼守徐州。

  扼守徐州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守卫两淮要地。

  金人也知道第三次宋金之战,大宋损失不轻,但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没有人说得清。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