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舍弟诸葛亮> 第40章 被群狼环伺的诸葛家(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0章 被群狼环伺的诸葛家(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信里果然没有任何邀功和自吹自擂,但有一些诉苦,还提到“世道艰难,为兄这两年被迫应付,左支右绌,但也长进颇多。夙兴夜寐,偶尔殚精竭虑,梦中也多有所得”。

  诸葛亮觉得这文笔不像大哥,大哥极少诉苦。

  就算诉苦,往往也只是谦虚的铺垫,是为了表示“今天的成绩完全是侥幸”。

  但这字里行间,也看不出丝毫侥幸,反而透出一股“我立功都是我应得的”。

  难道真是这两年吃了太多苦、成长了太多,所以变得自信、变得“舍我其谁”起来?

  或许人都会被环境的逼迫所改变吧。

  家书最后,大哥还关照自己要写回信,而且回信里必须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这两年在荆州,学习进步如何了,至今为止读过哪些书,要把名单全部列给大哥。

  然后,还要写出这几年在荆州结交了哪些朋友、认识了哪些人脉,还有家中二妹是否有被人聘娶的意向,都得一一详述。

  最后,还说剩下那些卷轴,多是这几年处理世务的心得体会,以及游学四方寻访到的古籍杂学、又自行整理成稿,希望他好生习学,莫负光阴。

  ……

  诸葛亮合上家书想了想,决定先把回信写了,再慢慢习学大哥给的那堆材料。

  毕竟学习要很久,他也不好让信使一直候着,对方明天就要带着回信先走了。

  他先汇报了一下自己这两年在荆州的学习进度。

  诸葛亮自小聪慧,这一点大哥是早就知道的。两年前分开时,十四岁的诸葛亮读书就已经比十九岁的诸葛瑾还多得多了。

  诸葛亮在生母章氏过世前,就学了《急就篇》、《滂喜篇》认字,当时他才四岁,几个月就学完了。

  然后开始靠《尔雅》学认字,再读《论语》、《孝经》,六岁就把常用字认全。

  七岁开始读《诗经》、《孟子》,十岁便遍读儒家十三经(不包括传、注),但都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浮光掠影稍微一读就能抓住主要思想。相比之下诸葛瑾读书务于精纯,往深里下功夫,离开琅琊老家时都还没读完十三经呢。

  父亲过世后,诸葛亮在琅琊老家又自学了诸子百家中的法道墨,从申商之法术,到《韩非子》,从老庄到墨经,全部大略读过,得其精髓主旨,还会自行对比印证儒法道墨之学、各自优劣得所。

  闲来无聊,他还自修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另外用看故事书的心态看完了《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这些东西当时诸葛瑾已经教不了他了,父亲又已亡故,完全是诸葛亮自己拿着书自学成才的,见识不足导致看不懂的地方,只好先做笔记放着,以后有机会再请教。

  好在流亡荆州之后,进一步深造请教的机会很快来了。诸葛亮去年机缘巧合拜见认识了司马徽,司马徽也懂点算学,诸葛亮就把《九章》中无法融会贯通的地方,拿来请教。

  司马徽年轻时还跑遍过名山大川,对地理风土见识极广,短短一年多便把诸葛亮对天文地理的理解短板给补上了。

  在司马徽的帮助下,诸葛亮总算用一年多的时间,彻底通读了《史记》和《汉书》全文,而原先在琅琊老家,他可是只能读其中的人物典故,当故事书来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