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文明破晓> 第620章 东亚同盟(十)(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20章 东亚同盟(十)(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大规模工业品方面,中国与欧洲同类产品的确有差距。但是苏联现阶段因为缺乏外汇,没钱从欧洲进口这些工业制成品。而且西欧对苏联的封锁,也让苏联没办法靠正常贸易达成与欧洲的贸易平衡。更重要的是,苏联民众也用不起欧洲货。所以苏联也只能在采购的时候吹吹牛,最后还是从中国购买大量中国轻工业品。

  不过从去年开始,中国提供的轻工业品在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性价比达到甚至开始小幅超过了欧洲的同类轻工业品。虽然苏联还是继续拿着欧洲货在吹,但是苏联的采购数量的确出现了很大的提升。

  李润石听到这里,有些讶异。因为这个具体内容与李润石得到的消息好像存在冲突。

  而李成刚则继续说道:“现阶段我们对苏联出口的方向正在调整,准备扩大从苏联进口粗钢,生铁。目标是平衡向苏联出口卡车、三轮、汽车,以及晶体管收音机、唱片机之类产品引发的顺差。”

  吴有平对此很有信心,“我就等着看你们年底的报告。”说完,看了看李润石,想听听李润石有没有什么问题。

  李润石问道:“咱们不是向苏联转让了这些产品的技术么?为什么会出现苏联进口需求量增加的问题?”

  李成钢听到这个问题,心中着实感慨。见吴有平没有阻止回答的示意,便解释道:“苏联那个制度在分配领域上做的很好,国家向人民提供了相当公平的分配。苏联的分配模式制定的非常细致,个人、家庭,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分配……”

  李润石对此的确有了解,所以他静静的等待着李成钢说出“但是”。

  “……在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必需品的生产安排上,苏联政府做的非常好但是。但是在苏联人民的个人需求上,苏联政府就搞不明白了。因为人民的个性化需求上,差异化需求,是一个市场需求。苏联没办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在苏联的制度下,以差异化个性化为方向的私营企业没什么生存空间。所以苏联的轻工业品即便得到了技术转让,也只能生产许多固定类型的产品。所以苏联发现,向我们的企业发订单,比他们自己建厂更划算。”

  李润石理解这些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恰恰不是李润石最想知道的,他继续问道:“就我得到的一些统计内容,苏联的企业在生产上好像也没能完全满足苏联人民的需求?这是为什么?”

  李成钢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了吴有平。就见吴有平只是拿起报告在看,完全没有反应。李成钢这才转向李润石,“任何产品在刚出现的时候,都会满足最核心的需求。我看过李部长的文章,按照李部长对主要柔盾以及次要柔盾的描述,主要柔盾被消灭后,次要柔盾就会转化成主要柔盾。苏联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产量任务,而不是不断满足苏联人民的需求。苏联还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苏联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并不包括民用品。所以苏联不能生产过多民用品,如果生产的多,自然而然就浪费了。苏联的民用品,谁用谁知道。所以对苏联来说,他自己一定要拥有自己的生产能力。我国对苏联的优势产品有很大需求,所以苏联进口轻工业品,对苏联非常有利。”

  李润石边听边思考,转眼就明白了道理所在。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获得,所以苏联的制度规定,多劳多得。苏联的优势产品中,木材、矿石是现阶段主产品。在苏联国内堆了无数的木料与矿石,完全不能给苏联创造价值。所以得卖出去。

  对外出口获得的外汇留在账户上也没意义,得购买商品。国外的商品物美价廉,比苏联国内的民用品好,那就多买些。

  李润石追问了一个问题,“苏联生产出与我们国内同等的商品,需要多久?”

  “如果是同等品质,同等性价比的民用品,我认为咱们这辈子有可能看不到了。”李成钢有点不太自信的答道。

  即便李成钢不怎么自信,这个回答也足够让李润石感到讶异。李润石不觉得李成钢会故意贬低苏联,更不可能敌视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可李润石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提问,因为看似是一个表现,其实牵扯到的内容十分宽泛,只怕提出十几个问题就未必能达成理解这个问题的基础知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