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寒门辅臣> 第十章 县太爷很好奇(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十章 县太爷很好奇(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梁家戏台。

  伶人一袭白色褶子衣,款袖轻动,捏着手指,悠扬地唱着:“千里姻缘一线牵,伞儿低护并头莲。西湖今夜春如海,愿似鸳鸯不羡仙……”

  梁恒、尘娘坐在戏台之下,听得入神。

  梁逢阳脚步匆匆,走至梁恒身后,俯身说:“父亲,去请顾举人的下人带回消息,说顾举人入了城。”

  “哦,可打听到去谁家了?”

  梁恒有些意外。

  梁逢阳微微摇头:“正在打探。”

  梁恒看向戏台,嘴角含笑:“《白蛇传》前两场戏排演出来了,总需要邀请顾举人来一趟。”

  梁逢阳答应着,刚想离开,就有下人走来。

  “李知县李老爷来了。”

  “知县不是老爷,是太爷!”

  梁恒起身,对梁逢阳纠正道。

  梁逢阳苦涩地点头称是。

  自明朝开国以来,大明皇帝朱元璋就十分重礼仪规矩。

  什么官穿什么衣服,打什么补子,白天怎么穿,睡觉怎么穿,就连百姓、商人穿着、所用颜色、所用器具、所乘交通工具等都有规定。

  这些规定确定了,自然不会放过民间“僭称”问题。

  比如宋代老百姓习惯称官员为“官人”,不会称官员为“老爷”或“大人”。如果你在宋代遇到包拯喊一声“包大人”,估计老包的脸会更黑,说不得踢你两脚。

  因为宋代“大人”只是指父亲,见人喊大人和喊爹没啥区别……

  官称“大人”之风起于元朝。

  在明初,估计是“大人”、“老爷”、“官人”之类称谓太混杂,“僭称”时有发生,朱元璋整饬称谓,确定规矩:

  知县叫太爷,知府叫太尊,巡按御史叫大马台,行人司司正比较猛,叫大天使……

  当然,这些称谓并没有深入人心,民间称谓依旧混杂。

  梁恒曾经在元朝当过官,知道与官府打交道务必小心,不能有半点僭越,半分破绽,亲自出门迎接县太爷李义。

  李义身着一件宽松便服,手持一方裂了三道口子的蒲扇,见梁家老人出来,连忙上前作揖:“梁老,我又来叨扰了。”

  梁恒作揖还礼:“县太爷亲至,梁家蓬荜生辉,里面请。”

  李义欣然走入梁家。

  落座,奉茶。

  李义寒暄两句,直言:“梁老在前元时治学十年,学问精深,桃李天下。如今新朝峥嵘,正是朝廷用人之时。在下想请梁老再次出山,入县学传学问、掌教诲。”

  梁恒嘴角微动。

  朝廷用人?

  当真要用人,就不应该取消科举吧?

  没了科举,等于断绝无数读书人的生路,读书人再难有出头之日,只靠着举荐一条路,呵,怕会养成“拿你钱财、送你入官”之风。

  梁恒推脱:“县太爷盛情相邀,梁某本应鞠躬尽瘁。然岁月不饶人,我老了,已是过一甲子之人,纵是有心,这身子骨也无力教导。”

  李义看着颇为健朗的梁恒,微微皱眉,轻声道:“《荀子》有云: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梁老若能成为县学生员之师,不仅遵从先贤教导,合乎礼仪,且能在天地君亲师中占‘师’一席,他日梁家兴旺可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