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第187章 130巨炮!(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87章 130巨炮!(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经过一番简单的测量之后,这位老师傅忍不住激动的如此说道,瞬间现场响起了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哈哈哈,终于看到眉目了!”

  “这几天真是累死我了,还是老刘厉害啊!不服不行。”

  “机床!咱们还是缺高精度的机床啊!这都废了多少根炮管子了?起码有一百多根了吧?”

  “只多不少,这样的成功率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咱们起码迈出了第一步,可以进行后续的研究和测试了嘛!”

  “对对对,说实话我这几天做梦都是这门炮,一百三十毫米的口径,我的老天爷,那开火的时候一定很震撼!”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口径有点离谱!”

  “嘿?怕什么?咱们能大就能小,技术储备嘛!如果性能过剩,咱们可以搞125的、可以搞120的、甚至搞105的,对不对?”

  “对!就是这个道理,先搞大的,再搞小的!”

  现场众人满脸都是激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回荡在车间里面,那老师傅红光满面的模样,享受着独属于他的荣耀,哪怕王烨也是在疯狂的鼓掌,满脸的佩服表情,四周议论纷纷的声音响起,喜悦充斥着整个车间。

  从燕京回来之后,王烨搞完了那三件事,就把精力投入到了科研项目组这边。

  每天在各个项目组之间来回,从早上八点开始,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是凌晨,还在和不同的项目组开会,或者就是车间和实验室里,反正是一天都没有歇过,在这种高强度的推动下,金属和材料实验室的电渣重熔项目终于获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然后坦克炮项目组就开始接手工作。

  在经过十多天、报废了一百多根炮管之后,似乎现在终于成功了!

  而多次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目前联合体的机械加工精度水平不达标,想要生产一根高精度的炮管,难度非常大,单纯依靠设备,几乎是无法完成的,最后王烨不得不尝试调用老师傅,以人工弥补加工设备的精度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手搓,现在看来,总算是触发了第一次成功的概率。

  众所周知,在机械加工领域,有一条铁律。

  那就是零件的精度,或者说误差水平,不可能比生产这个零件的机器自身的误差更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台机床的加工误差是十个丝,那么它生产出来的零件,其误差就不可能低于十个丝,如此一来,问题就产生了。

  如果想要继续提高精度怎么办?

  或者说,每一台机床加工的零件的精度,都比机床本身的精度低,那怎么样才能使用这些零件,制造出精度更高的机床呢?

  解决办法很简单也很复杂,一方面是依靠多次加工、多平台、多方式的加工,来提高零件的整体精度,另外一方面,那就是依靠人工,依靠高级技工的水平,用人力来弥补精度,最终提高机床的精度,进而导致提高整体工业生产的精度。

  而现如今,王烨硬是凭借老师傅的个人水平,通过多次的实验,抹平了设备的误差,拿到了第一根炮管!

  没错,这根中空而内部光滑的金属柱,就是一根炮管,一根坦克的炮管。

  从国际层面来说,接下来的三十年,坦克还是陆军最主流的装备,也是整体价值逐步增加的一种高附加值武器装备,王烨当初要搞重型柴油机,一方面是想要发展农机和工程机械,一方面就是想要搞坦克。

  毕竟这玩意儿号称陆战之王,是未来二十年战争的主力,市场需求量大,出口是非常挣钱的。

  而且伊伊战争马上就会迎来高潮,他们对于坦克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美国和苏联双方保持克制,希望停火的共同目标下,双方都不再给伊伊两国出口坦克,最后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洛扬一拖和宝头二机头上,可以说,结结实实的赚了一大笔!

  甚至需求最高的时候,这两个厂子都根本不能满足,那王烨用自己的“拖拉机”去填填缝儿,不过分吧?

  其次从国内的角度来说,也是缺乏强大的主战坦克的。

  现如今国内主流的坦克炮,分别是老59上面的100毫米膛线炮、改进的100毫米滑膛炮技术、引进奥地利技术的105毫米膛线炮,消化后升级的105毫米膛线炮,再次升级的105毫米线膛炮。

  在正常的历史上,明年部队会通过某些秘密渠道和方式,从罗马尼亚获得一台-72坦克,而且还是早期型号,并非现在印度已经开始追求的-72型号,然后才接触到了125毫米坦克炮,又因为后续和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接触时,对方拒绝了我们关于120毫米坦克炮相关的接洽和合作方案,于是最终确定发展125毫米坦克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