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于红楼末年>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213章 急转直下(一)(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213章 急转直下(一)(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沈州沦陷,辽沈总兵左贵战死,不仅让女真诸部获得了沈州城中大批物资和数十万丁口,还让大周朝完全丧失了和女真诸部作战的主动权。

  此时山海关外,虽然大周朝还拥有锦州、宁远两座坚城,沿途堡垒数十座,兵丁数万人,壮丁数万人,但却都只能困守孤城,将寡兵疲,战战兢兢,没有了出城野战、和女真骑兵针锋相对的锐气。

  不仅如此,女真诸部首领佟奴随后很快在沈州建立后金政权,定沈州为都城,此举招致女真诸部许多王公、贝勒的反对,担心沈州位置过于靠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损伤新生政权的元气。

  但女真诸部首领佟奴回答说:“不然,沈州形势之地。西征南朝,自都尔弼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草原,二三日可至;南征高丽,可由清河路以进,朕筹此熟矣。”

  沈州从此一跃成为帝王之都,改名盛京,被女真诸部视为“龙兴之地”,佟奴此人,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关外不时传来后金消息,北平城中的老百姓们尚还浑然不觉,以为丢了一个沈州没有什么,大不了再打回来就是了。但在朝廷高级官员眼中,却是风声鹤唳,一日三惊。

  为了应对此事,今上气得连桌上的砚台都摔碎了,连续召开了好几次内阁会议,内阁首辅张楚虽然身体不适,却也坚持坐着轮椅上朝,显然也是感受到了某种凶险。

  以前,女真诸部哪怕再气势汹汹,都可以视之为疥鳞之藓,当他们建国立都之后,便立马变成了心腹大患啊。

  最终,内阁决议,在大周朝范围内加征辽饷,每亩加派三厘五毫,可增加赋银数百万两,以应对辽东紧张局势。

  抽调陕州总兵曹兆文担任辽沈总兵,协助九省都检点王子腾主持关外战事。

  兵部尚书李春华被迫引咎辞职,着锦衣府严加审查,若有懈怠、徇私、舞弊等错处,构成导致关外形势糜烂的因素之一,则一律从重处理,决不轻饶。

  李春华作为大周朝兵部尚书,兵事第一负责人,没有被今上当场下令推出午门斩首,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罪人李春华,谢主隆恩。”李春华在退出金銮殿之前,向今上规规矩矩地磕了三个响头,又向太上皇所在宫苑的方向,规规矩矩地磕了三个头,随后便步履踉跄地向殿外走去。

  他的瘦削背影,在众人目光的交织下显得愈发凄凉,仿佛一幅孤独的水墨画,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新上任的兵部尚书田冲,目睹此情此景,难免兔死狐悲,神情晦暗不明,早已没有了那种新官上任的意气风发之感。

  原因无他,身上的担子太大了。

  沈州沦陷之后,新成立的后金官兵士气大振,携带沈州大胜的余威,进一步向大周关宁前线施压。

  新任沈州总兵曹兆文紧急赴任,坐镇锦州,虽然堪堪抵御住了后金军队的猛烈攻势,但各种前线告急的文书,要兵丁要银两的公函,却是像雪片一样送入宫中。

  兵员还好说,只要不是出城野战,仅仅是站在城头上防守,稍微训练几天,也能摆出来参与厮杀了。但是这兵饷,却让朝中诸位大臣愁白了头。

  其他行省距离较远,总还可以拖延一些日子,但分摊到顺天府衙头上的八万两银子,却是要立即拿出来的。

  周进担任大兴县令,实行土豆统收统销之策,所赚取的那三万两银子,原本另有用途,这次摊上了沈州兵败,立马便被顺天府尹王允大人收缴了过去,连一个铜板都没有给大兴县衙留下。

  不过,王允大人也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他从周进这里掏走了三万两银子,其他五万两银子的筹集任务,便没有再安排在他这个顺天府通判头上,倒是让周进省去了一遭麻烦事情。

  “我看这样也好,你花钱买平安,落得一个清闲。”白秀珠站在周进身后,一边替他揉着肩膀,一边温言说道。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