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于红楼末年>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037章 新春诗会(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037章 新春诗会(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顺天府学新春诗会草草结束以后,张有为训导差点把肚子都给气炸了。

  本来,《青年诗刊》创办一事,他也初步有所耳闻。

  但他下意识里认为,就凭贾氏义学那几个毛头小伙,既没有文名,又没有财力,能办出一个什么名堂出来?

  怎么可能跟顺天府学新春诗会这样的大型文化活动相提并论?

  张有为训导便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相反,他还叮嘱顺天府学的同僚和学生们,不要把《青年诗刊》放在心上,也不要特意提及这件事情,要不然,反而还促成了《青年诗刊》的话题热度,纯属不智了。

  因此,后来周进引入国子监生员团队,并募集了数百两银子广告经费一事,便没有人告诉张有为训导。

  大家也普遍认为,这都是一些毛头小伙的小打小闹,掀不起什么波浪。

  但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一是《青年诗刊》在其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地言道,这是大周朝以及华夏文明史的第一本诗歌刊物,也是在华夏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白话诗的概念,今后必将在华夏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年诗刊》今后是不是能够继续办下去,暂且不论,但这两个第一的头衔,却着实被该刊给霸占了。

  这让参加顺天府学新春诗会的众多学子们,心中着实郁闷。

  《青年诗刊》这也第一,那也第一,那顺天府学新春诗会算什么?

  合着大家就是过来见个面,喝酒聊天打屁,相互吹捧几句?这也太老套了,太传统了吧?

  因此,即便有美仙院的白秀丽姑娘,在场中抚琴演奏,但大家都普遍感觉兴致不高。

  二是《青年诗刊》的定价极为低廉,才十文钱一份。

  胡永堵在国子监门口进行售卖时,连国子监的一些老师们,都忍不住掏出十文钱,想看看这本传说中的大周朝第一本诗歌刊物究竟是怎样的?

  至于曾参加诗歌峰会的那些国子监生员,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印在了刊物上,都激动地哈哈大笑。

  他们出手阔绰,一买就是三五本,说是今后要带回老家,让家乡父老乡亲们也看一看。

  而顺天府学新春诗会,则早就言明过,等到诗会结束后,再从中择优选择一些现场诗作结集印刷,印刷经费需要入选作者集资众筹。

  言外之意就是,必然有一部分人,因为诗作水平一般,而不能进入这本诗歌集子。

  这些落选者当然很有意见了,敢情他们就是过来打酱油的?

  而有可能入选诗集的青年学子,有了《青年诗刊》做对比,也很不高兴。

  为什么在《青年诗刊》上面发表作品,参加《青年诗刊》举办的诗歌峰会,一文钱不收,而顺天府学新春诗会的诗歌结集,却要作者来掏钱,据说至少需要一两银子,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群情激奋之下,这次顺天府学的新春诗会,便由吟诗作赋活动变成了公开声讨活动。

  许多人围住张有为训导,质问他是不是借着顺天府学的名义,通过这两次大型诗会,从中捞取了许多黑钱?

  要不然,《青年诗刊》能够做到不向作者收取分文,还免费发放样刊一份,到了顺天府学所办诗会这里,却还需要优秀作者自掏腰包,才能结集刊印,甚至在印刷出来以后,还需要作者花钱购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