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万字更,求月票!)(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万字更,求月票!)(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要知道多少国家即使三十年后都没有机会迈出这一步。

  不容易啊!

  梅长宁想了想,笑道:“也对。不过,后面的工作确实要难的太多。”

  李源道:“我们干的事业,有哪一项是容易的?即便是和西方的蜜月期,不一样背负着一个炸药包一样的北面?要不然打安南猴崽子为什么是新兵打头阵?阿宁,不要急。眼下虽然困难,但还是会有转机的。”

  梅长宁道:“转机在哪里?现在上上下下都很不安,也很迷茫。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突然遭遇资本短缺都将会是致命的。如果改开失败了,源子,那后果就太可怕了。我们现在就算再想回到过去都难。”

  李源笑道:“放心,不会的。西方太富了,富的他们自己都不想去辛苦生产一些初级的工业产品,衣服、鞋子、日常家用等等。造一架飞机,造一台机床的钱,就能买回无数低级产品。美国的纺织业几乎被淘汰,但他们的百姓买衬衫都是一沓一沓的买。一件穿一天,穿完就扔,因为太便宜了。

  享受惯了这种天堂一般的生活,也就意味着需要无数廉价劳动力为他们的奢侈生活服务。四小龙四小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这样。但是,这些地方富了之后,生产成本在不断的上升。漂亮国享受不了的劳动力,那都不是好劳动力,就会转移生产地。目前来看,全世界都没有比咱们更合适的了。”

  说起来老美那群逼也是真坏,享受了那么多年的廉价劳动力,人家好不容易积攒了些辛苦钱当家底儿,结果九八年一场金融风暴,将这些国家全部席卷在内,血洗一通后,再用低廉的价格,买入他们的命脉核心产业的股份,寄生虫一样吸附在他们身上不断吸血。譬如棒国三星。

  金融资本市场,要远比枪炮战场上更血腥,也更残忍残酷。

  南洋曾经就是富裕的代名词,大马、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个个高大上。

  再后来,一个个也就不过如此了,印尼更是直接沦为赤贫国,惨不忍睹……

  听李源这么说,梅长宁心情好了些,道:“真的?我们的专家怎么没你这样的认识?”

  李源笑骂道:“废话!他们睁眼看外面才看了几年?也没有足够的资讯供他们参考。再加上,现在大部分的专家都有西方或者日本背景,把他们那一套奉为圭臬,又怎么可能说这些?再过些年就好了。坚持开放,接触的越多,越能了解对方的成色。不是我不愿介绍洛克菲勒家族和你认识,认识了又能怎么样?你想凭你的魅力打动人家?扯淡!中国如果不能自强,认识谁都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戴维·洛克菲勒希望我能为他儿子理查德看病,条件随我开。你猜我开的条件是什么?”

  梅长宁道:“肯定不是钱。”

  李源没卖关子,道:“我开的条件,是希望洛克菲勒家族能为大唐集团在北美的业务提供法律支持。说白了,就是希望大唐在美国能够有个讲理的地方,洛克菲勒家族为此背书。仅此而已。”

  梅长宁一时说不出话了,过了好一阵,才苦笑摇头。

  国弱,则民难强。

  是啊,就算能和洛克菲勒见个面,又能如何呢?祈求别人的怜悯吗?

  李源那么强,所提的条件也只是一个讲理的地儿……

  “源子,我们这一代人,能看到直起腰板儿说话的那一天么?”

  梅长宁看着一派衰败气息的轧钢厂轻声问道。

  他心里没有任何信心……

  李源笑道:“一定会的。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你可以看看东南亚、日韩和湾湾的发家史。大陆的路线,不会高明太多,也不会低他们多少。一般来说,也就是二三十年的事。”

  梅长宁摩挲着下巴,道:“历史还真让你玩儿明白了。”

  李源呵呵笑道:“无非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说实话,我对这些看的不是那么重。我就一个老百姓,祖国富强,我当然高兴。能搭把手,我也愿意。可也仅限于此。如果真的因为种种原因发展不起来,对李家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有我在,没人能欺负得了李家。我不在了,我的儿女一样能撑得起这个家。再往后,我就不在乎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嘛,他们自己不争气,落后挨打是他们的事。”

  梅长宁笑骂道:“扑街。你心态这么超然,怪不得看问题那么透彻。可你确定你儿女们和你一样的想法?至少治国肯定不会这样想。”

  李源摊手道:“随他咯,那是他的事。他想多操心多吃苦是他的事,我这个当老子的,只要保住他不被人欺负践踏就好,其他的随意。”

  梅长宁扯了扯嘴角,道:“有你这样的老子在,谁敢践踏他?”

  李源呵呵一笑,负手看向不远处的工人医院,怅然道:“阿宁,你知道为了从你这样的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我奋斗了多少年呐。”

  梅长宁认同的点头道:“是啊,娶了四个老婆,生了九个孩子,你可太能奋斗了!”

  “哈哈哈哈!”

  看着仰头大笑的李源,梅长宁也乐道:“这样的年月里,能把日子过成你这样的,源子,牛逼!”

  ……

  “哎呀,八叔!可想死我啦!!”

  腊月二十三,小年,李园里也是越来越热闹,小九在李家第三代排四十一,富贵是三十五,也就是说除去八房的九人,外面还有三十二个。

  随着一个个拖家带口的陆续归来,李家老几位光认人都要认大半天。

  有时间前头认清了,后头就忘了,笑料百出。

  不管怎么说,李源在李家的地位是最特殊的,所以每个回来的,都会跑来抱着李源来这么一出。

  “八叔,您怎么看着不大高兴啊?”

  作为少有的几个女孩子之一,李梅今年都四十多了,却依旧可以和李源开玩笑。

  李源哼哼道:“我高兴的起来么我?三十晚上我得发多少压岁钱?那谁,老四,去给我办点贷款去。”

  “哈哈哈!”

  四合院里的笑声,把核桃树上的麻雀都惊飞了。

  也就是深宅大院,不然在秦家庄能惊动半个村的人来看热闹。

  今天太阳很好,李源让富贵在东路院花圃内摆了几把太师椅,李父、李母和李池等几个年老的坐着晒太阳。

  娄晓娥、娄秀和聂雨则带着一众侄儿媳妇去逛街了。

  地上铺了地毯,小辈们可以坐下聊天。

  第四辈的小兔崽子们,大都在游泳池里扑腾去了,文静些的,也去电影院里看电影。

  李母最近可幸福坏了,小儿子、大孙子都回来了,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就没停止过。

  李城笑的不行,道:“八叔,您老现在比银行还有钱,还找我贷?这不是寒碜我么?”

  李池提醒道:“你八叔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一个个都别瞎惦记。”

  冷场王。

  李源嘿嘿直乐,道:“大哥放心,那都是我们养老的本儿,他们谁也惦记不上。”

  李江也笑:“他们不敢。”

  李源笑道:“不敢?经济早晚还要放开,到那个时候,DP就是决定他们位置的重要指标。到时候你们就看吧,一个个还不哭着闹着跳着脚要支援。不给,那就是仇人了。”

  “不会不会不会……”

  几个大侄子都吓了一跳,连忙摇头摆手否认。

  李源有些慵懒的靠在李母椅子旁边,乐呵道:“会也没关系。把你们这辈人拉扯大,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也没指望着你们报恩。三五年见上一面,指望你们回报都得饿死。

  再往后是好是坏,就看你们自己的造化。我们愿意再给你们一点支持,说明你们干的还不错,我们锦上添朵花。不给的,说明你们成绩一般,给了也没多大用处。心里不服我能理解,背后骂几句老不死的偏心眼我也不在意,可谁要回家里来闹你们爹妈,西疆大好河山,很需要这样有干劲的干部去奋斗,我肯定成全你们。”

  李坤哈哈笑道:“八叔,您放心,下一辈不好说,但我们这些都是您一手调理教出来的,没那么不争气的。”

  李源笑道:“你信不信,你这些弟弟当中,现在就有人在肚子里骂你,吃的轻巧灰,放的轻巧屁。你得了那么大一个拖拉机厂,投资那么多,技术那么先进,只要做出来,稳打稳的送你上副省,你再说这些没立场。李城就更不用说了,一人勾去了仨工厂。不患寡而患不均,心里不服气的人有的是,要我我也不服啊。都是李家子弟,凭什么就你们俩占了那么大的便宜?”

  李幸赶紧帮忙打圆场道:“并不完全是因为大哥、四哥的关系才在江汉和鹭岛投资的,首先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好,适合投资建设。”

  李墦不服气道:“二十四弟,那我们这些内陆落后的地方怎么办?总不能认命等死吧。”

  李幸乐道:“十九哥,我又不是你们组织单位,你问我干吗?作为一名谠员,有问题找你们组织去啊!”

  “哈哈哈!”

  一群兄弟们大笑。

  李埠看着李源道:“八叔,十九的话虽然无赖些,可也是我们心里的疑问。和珠三角相比,我们内陆地区的经济该怎么发展?现在真是一潭死水。今年您不号召,我也打算回来过年了。说起来都丢人,是回来躲债躲清静的。到了年关,我们连学校老师的基本工资都发不出去,无能啊。”

  这话让不少李家兄弟们面上无光,叹息声四起。

  李源笑道:“倒也不必如此。发展经济,还是要讲究因地制宜的。江汉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大的投资?就因为那里是九省通衢之地,无论水陆,交通都极为便利。鹭岛就更不用说了,海运是货运的绝对大势。内陆地区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要想着强行上马大产业了。确保公平的营商环境,营商氛围,让老百姓修鞋补胎,开个饭馆、修理铺什么的,都能安生经营就好。等待天时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