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贞观俗人> 第852章 赴死(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52章 赴死(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笔下文学雅文小说南派三叔起点文学
  

  虽然每路征召了八千乡勇团练和俚僚溪垌蛮为辅兵,但其实秦琅并没有让这些人合编,一来这些兵缺甲少盔,训练和装备都不算强,再者山间行军,本就地形狭窄,不利于大军团作战,人挤的越多,越不好指挥等,所以他干脆是让战辅分离,战兵先行,辅兵相距几里随行,拉开距离,各自指挥。</p>

  辅兵远远跟随着,策应掩护。</p>

  此时迎敌的便是南路军左厢两千人马,右厢正在相距不远的另一座山谷里剿敌。</p>

  两千战士,有来自水师的舰队,有来自武安州的卫队,也有来自交州的边军,还有来自邕州等地的团练,以及从福建广东等来的府兵们,皆是精锐。</p>

  长弓手们身披黑光甲,长持单体柘木长弓,彪悍魁梧。</p>

  而步槊手们手持的丈八步槊,那是长矛的升级版。</p>

  正所谓齐眉为棍,七尺为枪,八尺为矛,一丈零八寸为大枪,而一丈八尺者为槊。</p>

  这个一丈八尺其实用的还是春秋时的尺度,春秋时习惯将战士身高算为八尺,猛士则为一丈,丈八矛其实就是矛柄配矛头达到三倍身高,称为三其身,因此当时的丈八矛其实长达四米半左右。</p>

  而到了秦朝时,秦军不但弩阵无双,而且还有了更长的大矛,柄长二丈四,配上如剑般的长矛头,能达到七米长,这种超长的竹木长矛组成的秦长矛阵,便成了铁壁铜墙,配上秦军无双弩阵,可谓所向无敌。</p>

  山里其实不太适合用超过一丈长的步槊的,天下步战用槊者,最强者唯江淮兵也。这些江淮兵也正是当年东晋北府军的延续,南北朝时代,江淮步槊手与江淮弩手齐名,是能够对抗北方铁骑,甚至是具装甲骑的强兵。</p>

  超长的步槊比起长矛来缺少了灵活性,机动性能也大降,但其对骑兵的克制是超强的。</p>

  此时,军官们喝令连连。</p>

  下令步槊手们把行军时竖举的四米五步槊直接放倒在地,然后披铁甲的步槊手坐在了地上。</p>

  句町蛮很勇敢的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p>

  秦琅立在三辰旗下,打量着这支人马。</p>

  青袍或黑衣,衣料能看的出多是葛、麻所制,衣衫多是短打,基本上没有甲具,武器也是长短不一,简陋无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p>

  一声叹息。</p>

  这是送死。</p>

  两千人的唐军在狭小的山间,摆成了数个步兵阵,以团为单位对敌。</p>

  与喧叫怒吼冲来的句町人比起来,唐军安静的有些过份。</p>

  战斗之前,无一人吭声。</p>

  长弓手、弩手张弓开弩,无一人左张右顾。</p>

  军令未下,更无一人擅发一箭。</p>

  这就是大唐精锐的素养。</p>

  李靖的兵法中有关于军法一条里就专门写过大唐府兵的军规条令,其中便有开战时的许多严格军法,比如交战之时,各就齐位,不得东张右望,交头接耳,不得喧哗说话。也不准提前攻击,更不准越队上前,进退皆须依据军令,否则可直接阵斩。</p>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